一、考评原则
1. 应用为主、功能为辅,强调效果。考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不要过分追求信息系统功能,注重在考察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对于那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的信息系统,而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不到真正应用的现象,只为申报奖项而建立信息系统的行为,要坚决反对。着重在考察两化融合对企业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防止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做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2. 注重内容,避免教条。考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主要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其内涵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对于那些功能名称和按照各自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的,且与本标准功能编排不一致的信息系统,以及能够达到本标准功能主要要求且非本标准限定的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和安全保障等,都不应作为扣分的依据。
3. 重规划,查标准。评估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不仅要考察企业的应用成效、系统功能,还应考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建设规划以及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
4. 保证数据真实可靠。评估时应采用必要的可以采用的科学、实用手段,认真检查系统数据与实际业务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伪造系统数据。
5. 遵守诚信,评估为主,汇报为辅。。企业必须按照评估要求,如实提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资料。对于提供虚假资料的企业,考评专家组应及时上报有关协会,取消本年度评估资格。评估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考评专家应亲临企业,进入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检查,不能只听企业的口头汇报。
二、考评程序
1、阅读企业上报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情况介绍,通过企业网站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同时检查企业网站各栏目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2、实地考察:
⑴、听取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整体规划及实施情况、标准建设及编码体系建设等。
2)应用效果: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效益的提升等。
⑵、系统检查:企业对照标准介绍系统功能,专家质疑并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打分。
⑶、使用率情况检查:
进入各个应用系统模块,逐一检查数据,并确定各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汇总情况,查看系统树的共享情况。
对于系统中功能项满足标准要求,但数据不完整(缺少个别数据的情况除外)或没有数据的情况, 不能计入有效的使用率。
⑷、真实性检查:随机抽取5条以上的业务数据(,要求企业业务部门提供录入数据源的相关证明资料,以核实系统数据的真实性,若出现50%以上的业务数据与提供的证明资料不一致或无证明资料,可认定为系统数据严重不真实,取消本年度评估资格。
评审专家也可以要求企业业务人员,现场操作所使用的模块或子系统,以核实信息系统在企业实际使用情况。业务人员不能操作系统,可认定为系统数据严重不真实,取消本年度评估资格。。
⑸、企业信息中心实地考察:到企业计算机中心实地考察,检查机房建设、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等建设情况,检查有关的系统文档,对硬件基础设施指标打分。
⑹、文件检查:对制度保障指标的考核,要求企业提供已发布执行的信息系统保障制度;对资金保障指标的考核要求企业提供计划文件和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相应的指标项打分。
三、评分说明
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权重分别为:基础建设20分、应用系统模块50分、行业评价5分、工业化水平25分。
根据“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考评表”(附件1)采取以下评分办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一是各采集项单独评分,按权重加总得到最终评估结果;二是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均以数值表示;三是使得评分结果在[0~100]的取值范围内分布相对均匀,以得分具体表征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和融合的程度;四是采集项存在缺失的,先对缺项数据给予初始分,再以缺项指标为基准,寻找与这一指标相关的其他指标对缺项分值进行修正。
修正的规则:对所有样本的相关指标评估结果排序,得到缺项样本的排名,选取与缺项样本排名相同或相邻的样本作为相似样本,对缺项指标赋予所有相似样本该指标评估结果的均值。
四、评估结果设置
两化融合的程度,分为二个发展阶段:一是融合(总分60~90分);二是深度融合(总分90分以上)。
(1)两化融合。企业着重关注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开始实现对企业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和结合渗透,单项业务应用达到一定的覆盖程度,且能实现更高级的业务之间的协同和集成。
(2)两化深度融合。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向深入融合的方向发展,突破企业边界,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支持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
五、申报资料要求
1、提交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基本情况介绍材料(文本说明)
2、提交本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指标自评表”